鐵嶺市96個鄉鎮全部有了自己的消防隊伍
十一五期間,鐵嶺市政府結合本地區火災特點,積極以改善和保障民生為出發點,努力探索農村消防工作的新思路,提出了大力發展農村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立“民力齊動,區域聯動”的農村火災防控體系,到2008年底,全市96個鄉鎮全部組建了自己的消防隊伍,實現了“一鄉一隊、一隊多車、一車多員、一員多能”的農村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目標,擁有消防車輛111臺,隊員552人,他們先后撲救火災463起,協助公安消防部隊救火197起,全市火災起數下降了48%,保護農村財產價值1500余萬元,協助基層派出所開展消防安全檢查1350次,消除火災隱患4345項,開展消防宣傳活動312次,真正發揮出“火災撲救,防火檢查、消防宣傳”等“一隊多能”的作用。
一是明確思路、積極推進。鐵嶺地區經濟總量低,在發展農村多種形式消防隊伍上,市政府提出了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的“113”發展思路,即“堅持一個原則、實現一個目標、突出三個作用”,一個原則就是“投入少、養得起,用得上、見效快”;一個目標就是實現“一鄉一隊、一隊多車、一車多員、一員多能”;三個作用就是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初期火災撲救、防火檢查、消防宣傳的作用。思路決定出路,自2006年初,市政府走市場化道路、與企業合作研制適合鐵嶺經濟要求的小型滅火車,先期在省級貧困縣—西豐縣進行了試點,2006年3月,西豐縣營廠鄉建立了全縣第一支義務消防隊,配備了2臺小型滅火車,8名林業護林員兼職擔任消防隊員,小型滅火車是由西豐縣鋒鏑給水設備廠研制而成,該車由農用三輪車科學改裝,造價低,投資少,車機動、靈活、操作簡便,體積較小,該車輛載水量0.5—5.0噸,吸水高度7米,揚程20米,對撲救農村初期火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強。經過半年的試點,他們先后開展了張貼標語、消防安全檢查、散發傳單等活動11次,成功撲滅火災6次。2006年9月28日,西豐縣委、縣政府在營廠鄉召開了現場會,全縣推廣營廠鄉義務消防隊模式,西豐縣18個鄉鎮相繼組建了消防隊伍,該縣率先在全市實現了“一鄉一隊”。一年來,他們獨立完成滅火任務92次,保護財產價值108萬元,協助現役消防部隊滅火16次,全縣無連營火災發生,當年,火災起數及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了86%、92%。2007年3月28日,市政府在西豐縣召開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現場會。在全市進行推廣,會后,昌圖縣委、縣政府在借鑒西豐模式的基礎上,對農用三輪車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功率和載水量,昌圖縣、鄉兩級政府投資100萬余元改裝成了30臺新型滅火車,其它鄉鎮因地制宜,參考西豐、昌圖模式,組建和發展農村多種形式消防隊。
二是全面保障、科學發展。近年來,鐵嶺市政府切實感受到:各級政府在發展和保障這些消防隊伍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這些農村消防隊伍成為鐵嶺消防事業史上新的亮點,保障、維護、指導好這些隊伍對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職責分工上。市政府出臺了《鐵嶺市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防工作建設方案》等一些政策性文件,明確規定: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由各級政府負責,林業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基層公安派出所實行集中受理火警,接警調動,擔負隊伍的管理訓練、實戰演練、滅火指揮等職責;消防部門負責隊員的防、滅火知識、消防技能的培訓,消防業務的考核,了解并協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在經費保障上。采取了“三個一塊”措施,一是市政府獎勵一塊。市政府把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納入年度消防工作的考核內容,對于作用發揮較好的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市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增加一定的經費補助。二是縣(市)區政府投入一塊。一些有條件縣區對組建消防隊的鄉鎮按照每車500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并明確購車費用縣、鄉兩級政府各承擔50%。三是鄉鎮政府自籌一塊。各鄉鎮政府采取多種措施保障隊伍持續發展,除了滅火外,還組織這些消防隊伍進行綠化、澆樹、排澇、灌溉等,為企業、農戶提供有嘗服務,實現以車養車。在小型滅火車車型上,市政府進一步對小型滅火車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改造,增加了功率和載水量,使其適用范圍更為廣泛;在消防設施建設上。本著“三通”的規劃標準,即消防基礎建設要通水、通車、通人,各鄉鎮在組建自身多種形式消防隊的同時,相繼設立了消火栓或消防水井,打通了消防通道,并設立了明顯的消防水源和消防道路標志,建立了固定的消防車庫。
三是群策群力、作用突出。在發展農村消防隊伍的基礎上,鐵嶺市政府要求各級政府,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積極組建農村群眾性消防組織。清河張相鎮、西豐安民鎮等一些鄉鎮、每個村都配置了手抬機動泵,成立了4—5人的村民義務消防組織。鐵嶺縣橫道河子鄉整合農村資源,共配置了100余個自制水桶,22臺農用三輪車,這些農村群眾性組織都能實施撲救初期火災,密切配合農村消防隊伍撲救火災,多種形式消防隊員平時務農,火災多發季節,設立消防宣傳走廊,建立消防專欄,傳播消防知識,并通過張貼漫畫、設置消防標語開展農村消防宣傳工作,經過三年多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全市農村消防工作實現了多贏格局,其中,開原市八棵樹鎮、西豐營廠鄉、鐵嶺縣橫道河子鄉均實現了“119”零報警。昌圖縣雙井子鄉消防隊在一起火災中僅用了40分鐘,即撲救了火災,又保住了民房,村民激動地說:“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消防車,而且出火場這么快,是‘小消防’保住了我的家”。三年來,全市春、秋季節沒有發生一起連營火災,因撲救不及時而造成的“小火釀成大災”現象徹底消失,每年都為農民挽回數百萬元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