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洗消劑和洗消方法
洗消是完善和恢復戰斗力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危化品災害事故中應急洗消處置程序中在遵循“既要消毒及時、徹底、有效,又要盡可能不損壞染毒物品,盡快恢復其使用價值”原則的同時,還要根據危化品物質的理化性質、受染物體的具體情況和在場洗消器材裝備,劃分警戒區進行施救,在選擇相應的洗消劑和洗消方法的前提下,展開洗消處置。
2.1確定洗消劑種類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與有毒、有害化學毒劑發生理化反應的物質很多,但并不表示所有可以發生理化反應的物質就能成為洗消劑,洗消劑的選擇應當滿足“高效、光譜、低成本、低腐蝕、無污染、穩定、易攜帶、對環境要求低”等要求。
作為實施洗消的根本因素和核心工藝,洗消劑的選定直接決定了人員、設備和場地洗消效果。由于受危化品災害事故中災害類型不同、毒害物質的毒害機理不同、消防人員施救手段的不同等未知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選擇洗消劑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在洗消劑擇選時,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理化性質,在盡量滿足上述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選擇通用性強的洗消劑和洗消方法,來彌補器材裝備的不足,提高洗消效果。
2.1.1洗滌、吸附型洗消劑
洗滌型洗消劑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根據活性基團的不同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活性劑,具有良好的濕潤性、滲透性、乳化性和增溶性。例如,肥皂水、洗衣粉、洗滌液等,成本低廉且能有效去除附著在物體表面的污染物液滴或微小顆粒。但洗消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洗消廢液, 如果處理不當會使毒劑發生滲透和擴散, 造成更大范圍的污染。吸附型洗消劑主要利用洗消劑的吸附機理達到洗消作用,主要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墊等。
2.1.2酸堿中和型洗消劑
酸堿性物質是最常見的污染物種類之一,對于該類物質的洗消主要利用酸堿中和的原理,它是酸和堿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穩定無毒鹽和水的反應,是處理現場泄漏的強酸(堿)或具有酸(堿)性毒物較為有效的方法。實質是:H++OH-→H2O
當有大量強酸泄漏時,可用堿液來中和,如使用氫氧化鈉水溶液、石灰水、氨水等進行洗消;反之當大量的堿性物質發生泄漏時,采用酸與之中和,如稀硫酸、稀鹽酸等。另外,對于某些物質,如二氧化硫、硫化氫、光氣等,本身雖不具有酸堿性,但溶于水或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為酸堿性,亦可使用此類洗消劑。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酸性物質泄漏還是堿性物質泄漏,必須控制好中和洗消劑的中和劑量,防止中和藥劑過量,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在洗消過程中注意適時通風,洗消完畢后對洗消場地、設施必須采用大量清水進行沖洗。
2.1.3氧化氯化型洗消劑
許多有毒物質的毒性主要由其所含毒性基團的性質決定。常見的有硫化氫、磷化氫、硫磷類農藥、硫醇以及含有硫磷基團的某些軍事毒劑。如塔崩、沙林、VX等,都屬于含磷硫等低價態毒性基團的化學毒物。對于此類物質,可采用強氧化氯化洗消劑將低價元素迅速氧化成高價態,從而降低或消除毒性,一般選用經濟性較好的含有效氯化合物做洗消劑,如:過氧乙酸、三合二(3Ca(CLO)2 •2Ca(OH)2)、雙氧水、漂白粉、氯胺等。日常情況中常發生氯氣泄露事故,氯氣在水的作用下自身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HCL和次氯酸,再利用中和洗消劑(Ca(OH)2)反應生成CaCL和H2O,達到洗消目的。 CL2+H2O→HCL+HCLO 2HCL+2Ca(OH)2→2CaCL+2H2O 2HCLO+Ca(OH)2→Ca(CLO)2+2H2O
在使用的時候,將消毒活性成分制成乳液、微乳液或微乳膠,可以降低次氯酸鹽類消毒劑的腐蝕性,且因乳狀體黏性較單純的水溶液大,可在洗消表面上滯留較長時間,從而減少了消毒劑的用量,提高了洗消效率。
2.1.4催化反應型洗消劑
某些化學污染物本身并不活潑,與洗消劑的反應需要在特定的溫度、PH值等環境因素下進行,導致毒物化學反應速度較慢,時間較長, 不符合現場洗消的應急要求。因此可以加入相應催化劑如:氨水、醇氨溶液等催化劑,加快水解、氧化、光化等反應速度,但這并不是中和反應而是催化反應。例如:光氣微溶于水,并緩慢發生水解: COCL2+H2O→CO2+2HCL
當加入氨氣或氨水后可迅速反應生成無毒的產物脲和氯化銨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4NH3+COCL2→CO(NH2)2+2NH4CL CO(NH2)2+NH4CL+H2O→CO2+HCL+3NH3
催化劑作為一種洗消劑優點是需要量很少,而且反應速率快,普遍成本比較低,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洗消劑。
值得一提,催化洗消劑在洗消過程中其實既可以作為輔助洗消劑使用也可單獨作主洗消劑使用,例如G類軍事毒劑中含有類似酰鹵結構,可直接使用氨水作為洗消劑向空氣中噴灑來進行洗消。
2.1.5 絡合反應型洗消劑
絡合洗消劑是利用硝酸銀試劑、含氰化銀的活性炭等絡合劑與有毒物質快速發生絡合反應,將有毒分子化學吸附在絡合載體上使其喪失毒性。主要用于氰化氫、氰化鹽等污染物的洗消,如:氰化鈉能與亞鐵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 6NaCN+FeSO4→Na4{Fe(CN)6}3↓+NaSO4
在反應中,氫氰根與亞鐵離子作用,生成亞鐵氰根絡離子,絡合物亞鐵氰化鈉是無毒的。在堿性溶液中,亞鐵氰根離子能與三價鐵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深藍色的普魯士藍沉淀: 3{Fe(CN)6}4-+4Fe3+→Fe4{Fe(CN)6}3↓
目前消防洗消裝備中敵腐特靈就是一種利用了絡合反應等原理的高效、廣譜、無腐蝕、無污染的洗消劑。
2.1.6 生物酶洗消劑
生物酶洗消劑是利用生物發酵培養得到的一種高效水解酶,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降解酶的生物活性快速高效的切斷磷脂鍵使不溶于水的毒劑大分子降解為無毒且可以溶于水的小分子,從而達到達到使染毒部位迅速脫毒的目的,并且降解后的溶液是無毒的,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如:“比亞酶”亦稱“比亞有機磷降解酶”,是目前消防部隊洗消裝備中一款生物降解酶。生物酶洗消劑其優點是,洗消需求量少,洗消速率快,且生成物無毒,不會造成環境二次污染,但缺點是生物酶洗消劑成本較高,主要針對含硫磷等有機毒劑如農藥。
2.2選擇洗消方法
在化學事故應急處置中,在明確有毒有害物資的理化性質、洗消劑類型的情況下,采取正確、合理的洗消方法對洗消工作的展開、洗消最終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洗消方法分為物理洗消和化學洗消兩種類型。
2.2.1物理洗消法
此法主要有3種方式:(1)吸附,即利用有吸附性能強的物質(如消防專用吸附墊、活性炭等)通過化學吸附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沾染有毒物質表面或過濾空氣、水中的有毒物,亦可用棉花、紗布等吸去人體皮膚上的可見有毒物液滴,如:在苯、油類等液體危險化工品泄露事故中,在對地面殘留液體的洗消中可用消防專用吸附墊、活性炭進行吸附洗消。( 2)溶洗,即用棉花、紗布等吸附汽油、酒精、煤油等有機溶劑,將染毒物表面的毒物與有機溶劑溶解擦洗掉;(3)機械轉移,即利用切除、鏟除或覆蓋等機械(如工兵鏟、鏟車、推土機等),將毒物移走或掩埋的方法,使人員不與染毒的物品、設施直接接觸,但在掩埋的時候必須添加大量的漂白粉、生石灰拌勻。物理洗消法的優點是處置便利,容易實施。
2.2.2化學洗消法
化學洗消法的原理是利用洗消劑與有毒物質直接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無毒或低毒的產物。它具有洗消效果好、對環境污染小、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等特點。在實施化學洗消過程中一般需要借助器材裝備,消耗大量的洗消劑,洗消成本較高,通常情況下可采取物理洗消和化學洗消同步展開提高洗消效率。化學洗消主要的方法有酸堿中和反應法、氧化氯化還原反應法、催化反應法、絡合反應法以及燃燒法。
這里單獨介紹下燃燒法,此法是利用燃燒高溫的方法來破壞有毒物質化學分子結構,使其生成無毒產物。采取燃燒法所必備條件為有毒物質主要成分為碳、氫或環碳結構,不易爆炸,可形成穩定燃燒,且生成物主要為CO2和H2O,有毒物質再次利用價值不大。如:2006年安徽“9.1”粗苯槽車泄露事故就對泄漏粗采用燃燒的方法進行洗消處置。值得注意的是在采取燃燒法時必須在空曠、有風的環境進行燃燒處置,可有效避免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