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診斷評估模式。該模式將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評估看作是診斷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消防工作的過程。
3、過程評估模式。該模式將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消防工作過程納入評估范圍,強調消防工作的過程價值,從而為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服務。
4、主體評估模式。基于評估目標分析,通過以上評估模式劃分與描述可知,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評估模式不應、也不可能是一種單一評估模式,而應是一種綜合評估模式的產物,即目標評估模式、診斷評估模式以及過程評估模式的綜合。綜合評估模式不僅能夠發揮不同模式的優勢,而且也能夠將評估研究引向深入。
結合國內外實踐和文獻調研,目前評估工程方法的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定性分析法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三大類。當前我國消防安全評估通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經驗和非完全定量的方法。與城鄉一體化相匹配的消防安全評估指標包括并不限于下列內容:
(一)、城鄉一體化社會消防安全保障機制指標
1、鄉鎮一級專門消防工作機構(消防管理辦公室)設置率;
2、城鄉區域萬人擁有消防員數。消防員包括:鎮級專職消防隊員、村級義務消防隊員、企業義務消防隊員。
3、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達標率。主要反映社會面消防安全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健全完善程度。計算方法: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達標率=消防安全管理達標的鄉鎮、街道網格數(個)÷地區劃分的消防安全管理鄉鎮、街道網格總數(個)。
4、鄉鎮、街道消防安全責任制簽訂落實率指標。
評估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充分貫徹落實消防安全管為主的消防責任制。
5、城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戶籍化”管理達標率。主要反映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計算方法: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戶籍化”管理達標率=“戶籍化”管理達標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數(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總數(個)。
(二)、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宣傳體系指標
6、城鄉部門、村(社區)專兼職消防宣傳員覆蓋率。
7、消防宣傳員入戶宣傳率。以農村消防入戶、進家庭、進企業、進學校、季節性、麥收、安全生產月、中小學生安全活動日、孤寡老人等為重點,評估消防宣傳員入戶率。
8、消防安全管理標識化率。主要反映公共場所、公共設施消防安全警示、提示標識化管理水平。計算方法:消防安全管理標識化率=抽查發現消防安全“標識化”管理達標的行政村、社區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數(個)÷行政村、社區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抽查總數(個)。
9、公眾消防常識知曉率。主要反映公眾對消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知曉、掌握程度。計算方法:公眾消防常識知曉率=知曉人數(人)÷調查總人數(人)
10、城鎮居民家庭消防器材設施配備率。主要反映城鎮居民家庭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水平。計算方法:城鎮居民家庭消防器材設施配備率=被調查家庭配備消防器材或消防設施的家庭數(個)÷被調查家庭總數(個)
(三)、城鄉一體化公共消防設施
11、鄉鎮消火栓達標完好率。
12、農村自然村消防水源建有率。主要反映農村地區消防水源建設水平和消防供水能力。計算方法:農村自然村消防水源建有率=已有消防水源的自然村數(個)÷地區自然村總數(個)。
13、鄉鎮消防規劃覆蓋率。
14、城鄉一體化火警接處警效能指標。主要反映地區火警線路受理能力。計算方法:10秒火警接通率=現場測試10秒內火警接通次數÷現場測試總數。
(四)、城鄉一體化高效能救援體系指標
15、鄉村志愿消防隊建有率。主要反映鄉村初起火災的自救能力。計算方法:鄉村志愿消防隊建有率=建有志愿消防隊(至少配備1臺手抬消防泵)的行政村數(個)÷地區行政村總數(個)。
16、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達標率。主要反映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計算方法: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達標率=人員、裝備均達標的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數(個)÷應當建設的縣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總數(個)。
17、群眾性義務消防組織培訓和演練指標。
18、城鄉火災災撲救聯防機制指標。評估鄉鎮、村(社區)實行消防安全區域聯防制度,村莊消防安全多戶聯防制度,將消防安全納入治安巡防內容。由于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涉及消防安全責任、消防設施管理、防火檢查和巡查、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等多個方面,因此要推進城鄉一體化消防安全評估工作,應采取適合城鄉一體化消防發展特征的評估方法,開展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估實踐,促使被評估方客觀、準確地認識區域的火災危險性,增強消防安全主體意識,提升其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以點帶面的推進政府和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評估工作機制,確保城鄉社會面火災形勢平穩下降,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做出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