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原因都似曾相識
老舊小區消防隱患成老大難
數據顯示,老舊小區的火災發生率明顯高于其它場所。僅老舊小區眾多的哈爾濱市道外區,2014年就發生了不下3起火災,損失慘重。本報曾經調查過多個老舊小區和比較老的商場,發現擠占消防通道與違規改建等現象非常普遍。
增加消防員施救難度的,除了高層建筑、新型建材等客觀情況,一些本可避免的人為因素和日常隱患,成為隱藏“殺手”。
消防通道被擠占——全國各地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80%以上是由于消防通道堵塞。生命通道被用來堆放雜物、占開商鋪、存放車輛……
私搭亂建、線路老化——違規改建使建筑物坍塌風險高。哈爾濱火災地為老舊小區,商鋪、倉庫集中,易燃物品堆積多。多起火災事故調查顯示,老式磚木結構、私搭亂建行為、線路老化、不達標的消防標準,大量使用易燃材料,導致這些老式建筑一旦著火,坍塌風險度高。
生產、倉儲、居住混搭——我國消防法規定,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不得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哈爾濱“1·02”大火中,起火建筑也是生產、倉儲、居住三合一的低質建筑,卻多年未見執法部門檢查消防安全,也未接到整改要求或處罰。
消防設施缺位,應急系統成擺設——在一些火災事故中,起火建筑方圓幾公里內都沒有市政消防栓,建筑物內部的自動噴淋系統、防排煙系統出現故障,導致無法應急處理。
對此,江西省消防總隊防火部高級工程師張洪江表示,老舊小區的消防安全問題“主要出在規劃、設備及人為等三個方面”。
從規劃上看,老舊小區建筑物密集,結構復雜,常出現非法改造等情況,易忽視消防安全。同時,現實中經常存在消防通道被占用、封鎖、用電線路亂拉亂搭等現象。而在設備配置上,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配備不足、遭受損壞的情況較多,特別是一些疏散通道較狹窄,不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相關標準,使老舊小區面臨的安全隱患“雪上加霜”。
張洪江介紹,由于老舊小區多地處鬧市區,很多人為了經濟利益,私自改變建筑的使用性質,把民用改為商用。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商用建筑的消防安全標準和民用建筑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建筑使用性質改變,消防安全設施并沒有隨之跟進。對此,有些監管部門也往往是漠視乃至默許。
不可因追求經濟效益心存僥幸對消防安全監管不力者要問責
城市老舊小區的消防隱患難題,為什么多年以來難以消除?
張洪江認為,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個人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缺乏對消防安全的投入,總是認為“火災發生的概率小,不會那么不幸地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是一種僥幸心理。
這種僥幸心理還直接反映在消防設施的不到位上。在2014年公安部消防局組織的重大火災隱患排查中,很多地方的商場、倉庫消防設施已經老舊、損壞,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一些企業根本沒有配備消防設施。
此外,小區消防通道、設施等情況誰來監管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筆者隨機采訪發現,各地小區消防通道被占幾成常態,“生命通道”變成“堵塞胡同”。一些物業管理者表示,物業對小區消防通道被占沒有執法權,不能處罰業主,而有關監管部門也未及時查處。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表示,火災來臨時消防通道就是救命之路,應依法懲處堵塞責任者及監管不力者。
2014年12月,全國開展部署針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消防安全的專項治理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面排查,提高火災防控能力。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表示,強化消防責任意識不是“喊口號”,組織逃生演練等也要納入日程。
對此,張洪江認為,一方面,消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特別是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安全隱患多的社區,要從嚴管理,及時排查。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會重視消防安全,對于企業、單位來說,要嚴格遵守消防法等法律法規,按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并定期維護保養;定期檢查工作場所,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周邊環境安全;特別在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落實上,既要注重企業單位的法人責任落實,也要注重消防安全責任人的責任落實,兩者之間需形成“雙保險”。
此外,消防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暢通至關重要,張洪江認為,要務必做到“三個不”:不得在消防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上設置障礙物,不得占用、堵塞消防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得在工作、使用期間封閉消防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