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
在溝壑縱橫的荒野,在天梯石棧的崖壘,他們勇往直前,挽救生命;在命懸一線的瞬間,在危如累卵的剎那,他們義無反顧,奮力打通生命通道……他們時刻牢記著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眾知恩感恩、銘恩報恩的重托;他們用至偉至剛的力量傳遞著消防官兵至真至深的情懷;他們不拋棄,不放棄,始終把老百姓的安危視若自己的生命……
——題記
一切為了人民
當歲月的指針輕輕劃過時光的年輪,人們記憶中那抹橙色的烙印卻愈發鮮亮!365個日日夜夜,消防官兵為了人民群眾的和諧安寧,在一場場感天動地的生命大營救中創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奇跡。
透過時間的煙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4·14”玉樹地震中,一個個橙色的身影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連續奮戰18個晝夜,不眠不休、疲乏至極卻永不言棄;在格爾木防汛抗洪現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事故救援中,消防官兵手拉手、肩并肩,時時處處都在與死神搶奪著生命!
橙色,最溫暖的顏色
救人!救人!從那個震顫的時刻,消防官兵的全部意識中只有這一個念頭。在地震發生僅僅4分鐘后,玉樹州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康自福便指揮部隊展開營救。
地震發生時,玉樹縣第三完全小學的40多名孩子正在早讀。瞬間的地震導致教室整體垮塌,孩子們凄慘的哭喊聲從廢墟傳出,痛苦的呻吟時刻在刺痛著官兵們的心,“用最快的時間,一定要把孩子們救出來!”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爭分奪秒,一次次刨挖,一次次搬抬,一次次挪移,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搶奪生命。四個多小時的奮力搶救,15名學生獲救了!
在救援難度最大、人員被困最多的玉樹州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官兵們利用各種裝備拆除障礙物,一步步打通生命通道,成功救出了7名學生。由于不眠不休、連續作戰,剛滿19歲的戰士韓蒙蒙暈倒在了救援現場。但剛剛清醒他就再一次出現在了抗震救災的最前沿——就是憑著這樣的精神,消防官兵在地震當天挽救出了186條鮮活的生命!
煙塵彌漫的廢墟上,橙色的身影像一團溫暖的火焰,點燃了劫后余生者眼中的希望。
茫茫夜色里,一棟坍塌樓房的廢墟上,地震引發的大火在燃燒。當西寧市公安消防支隊救援分隊偵察發現在倒塌的廢墟中有微弱生命跡象時,士官杜仕海頂著強烈的熱輻射和滅火激起的水蒸氣,不顧余震的危險,一點一點靠近,經過驚心動魄的4個小時,杜仕海終于把被困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當救援官兵把這個名叫才措的藏族小女孩抬上擔架的那一刻,她顫抖著說——“叔叔,謝謝你們,我感謝你們一輩子!”一句真摯樸實的話語,令在場的救援官兵淚流滿面。
橙色是震區最溫暖的顏色,群眾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就會有一種信任感和依靠感,心里也就有了希望。正是群眾充滿期盼的眼神,激勵著消防官兵不知疲倦地戰斗。他們動用了所有的搜救裝備,竭盡全力,極盡所能,對1000多個搜救點開展拉網式搜索,不放過一絲一毫埋壓在廢墟深處的生命跡象。
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已過,消防官兵將搜救范圍擴大至災區 27個鄉鎮,近百平方公里的范圍,希望生命奇跡的出現。
在學校,在賓館,在居民區,在千難萬險的抗震救災最前沿;在最復雜、最艱難、最危險的救援現場,公安消防官兵始終抱定“生命至上,不放棄、不拋棄”的執著信念,托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希望。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公安消防官兵爭分奪秒,硬是從死神手里奪回了近400條生命,轉移被困群眾4000余人,撲救火災50余起,搶救財產價值9000多萬元。
用肩扛起的是責任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的身影。今年7月6日,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格爾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距離市區僅120公里的溫泉水庫水位超過警戒線,嚴重危及著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汛情發生后,省消防總隊第一時間啟動跨區域應急預案,科學部署救援力量,全體官兵還未來得及洗去地震帶來的陰霾,便又一次奮戰在了抗洪搶險的第一線。
鏟沙石、裝麻袋、打地樁、填土基……消防官兵不分晝夜地筑壩固堤,橙色的身影凝聚成了一條血肉長城,一次次攔堵著來洪水的層層進逼!20個揮汗如雨的漫漫晝夜,消防官兵硬是讓洪魔屢戰屢敗,最終只得偃旗息鼓。據統計,此次防汛抗洪,省消防總隊共投入兵力2447人(次),出動車輛291臺(次),出動舟艇25艘(次);營救人員13人,疏散群眾685人,修建防洪堤壩
冰冷的數據后面,掩映的是消防官兵火一樣的情懷。他們就如一枚金幣的徽章,一面刻著赴湯蹈火,豪情萬丈,一面寫著似水柔情,一心為民。
一樁樁,一件件,數不勝數……官兵們在生與死的考驗、血與淚的洗禮中,鑄就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寬廣情懷。
水火無情。今年8月8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連續強降雨,導致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事故,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后,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消防總隊調集西寧、海東、黃南等支隊120余名官兵組建成青海省搶險救援突擊隊在第一時間奔赴災區。
救援現場,消防官兵為了營救一名年邁的老人和他的孫子,攜帶生命探測儀、救生繩索、破拆工具等幾十斤重的救援器材徒步行進10多公里。到達目的地后,面對復雜的地形,現場指揮員決定從靠近房屋傾斜的方向再開一個洞,用木料做支撐,多方位進行搜尋。當發現第一名被困者后,指揮員立即組織人員一批一批輪流進入屋內實施救援,工具不行就用手挖,尖利的石塊和木屑劃破了官兵的雙手,鮮血和著泥水滲透了橙色的救援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官兵們終于將被困人員救了出來……據統計,此次馳援舟曲救援行動三天時間里,青海省搶險救援突擊隊共疏散轉移被困群眾480人,解救被困群眾18人!
榮譽承載的是使命
在“4.14”玉樹地震、格爾木防汛抗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事故中,青海消防官兵萬眾一心,前赴后繼,涌現出了一大批舍生忘死、英勇頑強的先進集體和尖刀個人。
“消防總指揮”劉江民、“模范支隊長”康自福、“拼命三郎”杜仕海、震區“導航儀”楊永剛、“90后”戰士韓蒙蒙……
一個個閃亮的名字用最樸實、最純真的情義承載了“消防”二字的重量,這支部隊也因此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消防局的高度褒獎。10月26日,“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省消防總隊總隊長劉江民做了題為“廢墟上托舉生命的橙色”的事跡報告,并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領導的親切接見。今年,消防總隊31個集體869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其中6個集體12名個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1個集體4名個人榮立一等功;4個集體22名個人榮立二等功;4個集體147名個人榮立三等功。
這些榮譽的取得不僅僅是消防官兵成績的歷史見證,更是對未來責任的一種承擔和挑戰。消防部隊所做點點滴滴的事情凝結到一點,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了生命,一切為了家園的和諧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