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農村消防工作,海東支隊本著“立足于防、宣傳為主、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群防群治、注重實效”的原則,狠抓農村消防基層基礎建設,著力整治火災隱患,廣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發展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努力構筑農村消防安全網,大力開展夏季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
加大農村消防工作網絡建設。支隊在鞏固公安派出所、鄉鎮防火辦等現有工作力量和責任體系的基礎上,積極建立完善三級農村消防安全責任機制,各縣政府均建立了消防聯席會議制度;鄉政府成立了由鄉鎮主要領導任主任,綜治辦、安監辦、司法所、派出所、各村黨支部為成員的防火安全委員會;行政村成立了村民防火工作領導小組,自然村成立了義務消防組織。同時各縣人民政府、各鄉鎮、各村民委員會、各村民小組相繼簽訂安全責任狀,從而解決了農村消防工作中“誰管、誰抓、誰宣傳、誰組織、誰撲救”的“五難”問題,通過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初步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層層有人管,處處有人抓的農村消防安全管理網絡和責任體系。
群防群治落實制火效果。針對當前農村火災形勢的特點,支隊聯合多部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以農村消防安全為主要內容的“網格化”管理,重點對農村糧倉、堆垛、疏菜大棚、廢品收購等場所等場所展開細致檢查。同時,針對農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把責任分解落實“到鄉、到鎮、到村”,深化農村領導的責任意識,嚴把柴草垛等燃料的管理和爐灶、煙囟、天棚、電線等農村易發生火災部位的治理。此外,加強對孤寡老人、智障人員、精神病人員以及兒童的用火管理,明確監護人員,落實禁火規定,真正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網絡體系。今年以來,消防部門、派出所、村委會、志愿者共出動人員3363人次,檢查單位、村民2247家,發放宣傳資料8000多份,組織消防安全培訓講座13次,受教育群眾達9000余人。
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消防隊伍。海東地委、行署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消防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區火災防控能力。目前,樂都縣高廟、高店、雨潤3個鄉鎮及10個行政村成立了農村義務消防隊,配備了消防車、手臺機動泵等消防器材,擔負起消防安全巡邏,初期火災撲救,開展消防宣傳等重任。年內各縣積極與縣政府溝通協調,爭取盡早成立義務消防隊。農村義務消防隊的逐步建立必將極大地提升消防部隊的滅火救援力量。
不斷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宣傳力度。支隊結合廣大農民群眾缺乏消防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差,抗御火災能力較弱等實際,通過農村小廣播、設置永久性宣傳標語、宣傳欄等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宣傳工作,指導農村在路邊醒目位置刷寫永久性消防宣傳標語,在村委會附近開辦消防宣傳欄,張貼消防宣傳掛圖,免費發放《火災預防與自救》消防光盤,開展法制講座,使農村消防宣傳活動形成渠道多、層次廣、效果強的宣傳氛圍。據統計,今年以來支隊先后在各鄉鎮設置消防宣傳欄、廣告欄、消防警示牌、宣傳標語等消防安全宣傳標識300多處,舉辦農村消防安全培訓30次,聯合鄉鎮派出所開展消防宣傳教育21次,發放消防宣傳資料7000余份,在鄉鎮街道刊登宣傳欄60處,切實把消防宣傳觸角延伸到農村的每個角落。
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農村消防工作,有效遏制了我區農村火災多發的態勢,為開創農村消防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