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警營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用先進文化占領警營文化陣地,營造拴心留人的警營文化環境,格爾木支隊結合“文化育警”的工作實際,著力把部隊文化建設當做抓“兵心”、聚“警力”、助“建設”的有效途徑,堅持以“特、強、活、常”四字方針,創新警營文化建設。
突出一個“特”字,搭建特色文化舞臺。針對支隊政治教育和警營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各基層單位因地制宜,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舞龍舞獅、民族舞蹈、電聲軍樂、武術等“一隊一特色”文藝小分隊的基礎上逐漸向“一隊一品牌多特色”延伸。使各類警營文化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既活躍了部隊生活,又激發官兵的斗志,為官兵展現才華、表現自我提供“舞臺”,使官兵在寓教于樂中,身體得以鍛煉,精神得以享受,情操得以升華,工作熱情得以提高。
體現一個“強”字,開辟官兵成才之路。支隊始終把“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科學的文化武裝人”作為政治建警的基礎,把以促進官兵的健康成才作為文化工作的根本方向。從基層中隊挑選一批文體骨干,組建了美術組、演唱組、評論組等多個小組,設立了教歌員、體育裁判員、宣傳報道員等八大員,每季、每月、每周不間斷的進行文體活動,充分挖掘每一名官兵的文藝特長和興趣愛好,形成人人參與、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的警營文化濃厚氛圍。
強調一個“活”字,營造健康文化氛圍。支隊將警營文化建設同“大走訪”、“三訪三評”、“爭先創優”等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積極組織官兵開展警民共建、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義務勞動、美化城市環境等活動。還結合官兵求知成才愿望強烈的實際,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利用警民雙擁共建之機,向單位學習“取經”,并利用業余時間組織中隊的文藝小分隊進社區、進農村進行文藝表演。同時,聘請地方專業人員進行專門的輔導學習,因人而異,分類指導,不斷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質和。與此同時,組織官兵深入學習中國革命史、緬懷革命先烈、了解革命的光輝事跡,教育和引導廣大官兵繼承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積極營造全體官兵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氛圍。
圍繞一個“常”字,筑牢官兵思想防線。支隊始終堅持做到“隊列集合有歌聲、周末假日有活動、體育每月有比賽、重大節日有晚會”,重點在經常性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利用周末、節假日、重點活動等時機,組織官兵開展經常性的籃球比賽、文藝表演、卡拉OK比賽、體能業務對抗賽、書法、歌曲、臺球、乒乓球等具有警營特色的比賽活動,以此激發和帶動全體官兵參與警營文化活動的熱情和干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線。
原作者:王有德 審核人:張學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