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黃南州高、多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大量涌現,而消防部隊在維護社會穩定、處置處突事件以及防滅火、搶險救援等方面承擔的任務日益繁重而艱巨,開展好消防工作,對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群眾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開展 藏區 消防安全 管理
【內 容】:
黃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也因地處黃河之南而得名。它與果洛州、海南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鄰,有藏、蒙、漢、回、土、撒拉、保安等15個民族,21萬常住人口,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2.23%,藏族占總人口的65.74%,各民族都有著鮮明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如何引導他們共同參與消防工作,不斷提高少數民族自防自救能力,建立藏區消防安全管理網絡,構筑黃南消防安全管理新格局,使消防工作融入藏區、進入千家萬戶是做好藏區消防工作、促進藏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下面我就以近年來在黃南藏區工作的一些感受為例,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創新,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黃南藏區消防工作的現狀。
(一)各類安全隱患不同程度的存在。
1、河南、澤庫兩縣地處青南邊區,由于受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當地農牧民建房大多就地取材,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作為建筑材料,磚木結構、土木結構建筑仍占70%以上。部分家庭條件好的家里進行內裝修,在材料選用方面基本上全部采用可燃、易燃材料。除民居外,縣內有不少藏傳佛教寺院,藏族人民全民信教,燒香、點酥油燈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佛事活動,有的家庭在佛堂、神龕內點起長明燈,稍有不慎極易釀成火災。正是由于當地特殊的民居、寺院建筑和風俗習慣成為藏區火災多發的主要成因。
2、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藏區農牧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入不斷增加,私人財富大量增加,日常生活逐步向社會大潮流靠攏,許多農牧民都蓋了新房,購置了各種家用電器,大大增加了火災荷載,但是部分家庭只重裝修不顧安全,將電氣線路直接鋪設在可燃裝修材料內,將照明燈具、插座設置在可燃構件上,大大增加了火災危險性。由于意識形態和財富不是對等增長,很多藏區牧民消防意識仍然淡薄,以致兒童玩火、成年人吸煙亂丟煙頭等不良現象極為普遍,也是一個消防安全隱患。
(二)對消防認識不足,缺乏溝通渠道。
由于受經濟條件、傳統觀念、文化素質等因素影響,藏區農牧民消防意識很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常識,甚至對消防部隊的認識。加之黃南有很多地方屬于純藏區,例如,同仁縣曲庫乎鄉、澤庫縣的寧秀鄉、和日鄉等地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以上,他們中多數人只會講帶有地方特色方言的藏語,語言和其他溝通渠道局限,讓消防宣傳及管理工作很難進行。
(三)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健全,消防部隊車輛裝備奇缺。
1、雖然黃南社會經濟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任然非常滯后,別說發達城市,就是與周邊的西寧市、海東行署,甚至與海南、海北州都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同仁縣共有市政消火栓96個,損壞、城鄉建設埋壓50多個,能用的不足40個,而且大部分水壓不足,很多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很多自然水源出現枯竭現象,一旦周邊農牧區出現火災,只能采取運水供水的方法,不僅造成警力的浪費,而且常常延誤最佳滅火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深入發展,各類高、多層建筑火災、人員密集的商場、娛樂場等火災撲救,建筑物垮塌、交通事故、化工泄漏救援,各類災害事故對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消防部隊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而黃南消防支隊車輛配備根本不能滿足轄區任務所需,與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脫軌現象。目前,全州僅有4臺消防車,1臺3.5噸東風水罐車、1臺3.5噸東風泡沫車、1臺10噸斯太爾王水罐車、1臺康明斯搶險救援車,其中2臺東風車配備于2000年,服役長達12年之久,早已到達報廢年限。各類器材裝備僅有2000多件,特種搶險救援器材奇缺,一旦發生發生化學泄露、建筑物垮塌,只能肩扛手刨,不能有效撲救。
(四)消防管理組織不健全。
黃南州下轄四縣,分別是同仁縣、尖扎縣、河南縣和澤庫縣,但是卻只有一個普通一級消防中隊(同仁中隊)及四個消防大隊,很多農牧區無主管機關、無人員負責、無辦公環境,成為了消防工作的盲區。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遙遠,消防部隊警力有限,一旦發生火災,不能及時出現在災害現場,而且藏區農牧民沒有專用滅火裝備,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仍是靠“桶澆盆潑”的土辦法,不能有效組織救援。
二、加強當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對策。
針對當前藏區火災形勢嚴峻、城鄉消防建設工作不全面、農牧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等諸多困難及黃南消防工作的現狀,提出以下兩點愚見。
(一)嚴抓內部管理教育。
1、抓好民族政策教育,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積極組織官兵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進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導廣大官兵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從根本上解決民族觀問題,端正官兵對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態度。樹立嚴格執行民族政策的觀念,懂得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同時,根據地區情況開展諸如對駐地單位、群眾開放消防隊(站)、舉辦警民聯歡等活動,在于教于樂的氛圍中融洽民族關系。
2、加強自身建設,營造和諧安定濃厚氛圍。
由于消防部隊特殊性質和黃南藏區的民族復雜性,和地方接觸面廣,軍民之間矛盾糾紛的苗頭多。廣大群眾特別是藏區少數民族企業經營業主消防觀念和消防法規意識淡薄,對防火檢查和滅火救援工作不能正確理解;因此,藏區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消防部隊一定要把預防和正確處理軍民糾紛作為維護穩定大局、樹立部隊良好形象的大事來抓,教育和引導官兵以大局為重,摒棄比高低、爭輸贏的錯誤做法。站在貫徹穩定方針、維護警民團結和民族團結的高度,妥善解決矛盾糾紛,營造和諧安定濃厚氛圍,樹立消防部隊良好的形象。
3、積極參加和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支援和參加地方經濟建設是部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也是消防部隊必須履行的根本職責。我們全體消防官兵戰斗在少數民族地區,必須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一是大力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不斷加強消防部隊和牧區牧戶的警民共建工作,加強消防隊(站)的對外開放。二是結合近年來相繼開展的“愛民活動進萬家”、“開門評警”及“三訪三評”等活動,積極開展幫助困難家庭、支持失學兒童、幫扶孤寡老人等活動。從根本上、從源頭上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脫貧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在發生火災、交通事故和其他各種自然災害時,消防官兵必須挺身而出,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第一宗旨。
4、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
毛澤東同志在《關于西北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民族反動派,沒有大批從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是不可能的。這一著名論斷,成為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在黃南這樣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更為合適,少數民族干部,在本民族群眾中有著特殊的影響力,不僅消除了語言溝通的難題,而且他們的觀點和態度也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因此要借每年招收地方大學生干部時,有側重的加大少數民族人員名額比例。
5、積極開展地方語言學習制度。
藏區開展消防管理工作,語言溝通是一個關鍵因素,很多農牧民,尤其是青南邊區的少數農村語言交流只靠藏語甚至是帶有地方方言的藏語,在這些地方根本無法進行語言溝通,開展消防宣傳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要在部隊內部掀起學習少數名族語言或者方言的熱潮,最起碼也要達到能說會聽,徹底解除語言溝通的桎梏。
(二)優化外部消防環境。
1、強化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綜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個領域、千家萬戶,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國計民生的大事。消防部隊要主動匯報,積極要求各級政府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藏區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消防管理工作,各級政府要將宣傳教育、培訓和發動群眾參加消防建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將其貫穿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同時,要及時發現、大力宣傳各崗位在消防工作中忠于職守,敬業愛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模范人物,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通過宣傳先進典型,進一步弘揚正氣,形成風清氣正,心齊勁足的局面,進一步轉變形象,樹立消防部隊新風正氣。
2、加強消防經費投資力度,建立健全市政消防設施。
根據藏區發展建設規劃要求,協調政府及相關業務部門,積極推動消防隊(站)建設項目立項,積極做好財政部新出臺的《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及《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隊消防業務費保障標準》、《青海省公共消防設施建設費征收管理和使用暫行辦法》等文件的宣貫工作,按標準落實經費保障。完成各類消防車輛、器材裝備的更新、補缺任務,確保消防裝備完好率達到100%。大力開展市政消防設施建設。
3、政府統一牽頭,打造立體式消防管理模式。
主動匯報,大力宣傳,多方協調,全方位調動各方人員,讓他們自覺地參加到消防各項活動中,調動參與消防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濃厚的消防工作社會化氛圍。每年與各級政府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對消防安全責任制單位進行考評,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全面促進了各級政府對消防工作的重視,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特別是社會企事業單位對消防工作的責任主體意識,把消防工作納入政府日常工作中,充分調動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提請政府統一牽頭,完善技術、物資、生活保障、裝備保障建設,建立健全器材補給、裝備搶修、油料、藥劑供應、防護裝具、被裝、飲食供應保障小組人員,健全社會聯動保障機制,打造立體式消防安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