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東地區系青海省農業區,經濟基礎差,屬于國家級貧困地區;同時,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地區行署”編制,沒有獨立行使財政的權限,經濟欠發達。海東地區公安消防部隊正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在省消防總隊黨委的關心扶持下,在支隊黨委“一班人”的正確帶領下,充分發揚“缺氧不缺精神、缺錢不缺干勁、創業不畏艱辛、奉獻不計名利”的高原消防精神,面對部隊發展實際,艱辛探索、不等不靠,創造性地提出了“政府關系協調年、形象建設年、素質建設年” 的總體思路。通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地方政府支持、全體官兵奮進、部隊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通過三年的努力,部隊業務經費大幅增長,營房建設成績喜人,裝備建設發展良好,戰勤保障全面提升,后勤綜合保障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一、基礎建設,穩步有序推進
海東消防支隊現有6個大隊,5個執勤中隊,1個支隊機關,其中近90%的營房低于站級標準或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建造,存在陳舊破損、用房緊張、功能不足等問題。面對基層部隊營房建設落后的狀況,支隊黨委面對實際困難,堅持“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的理念,積極回應基層官兵新期待,把基層危舊營房改、擴建和消防站建設作為部隊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載體,著力抓好部隊營房建設工作。三年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04.62萬元,新建消防站2個(特勤、循化),新增建設用地84畝,改造危舊營房4個(民和、樂都、互助、支隊機關),改造面積1萬余平方米,85%的執勤消防中隊營區面積、建筑面積、功能布局達到站級標準,官兵執勤、訓練、學習、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促進了部隊正規化建設。一是2009年投入經費150.48萬元,完成了支隊機關、樂都、民和大隊粉刷改造和平安大隊營院綠化改造等項目;二是2010年投入經費277.94萬元,完成了平安大隊鍋爐房改擴建、互助大隊綜合樓及營院改造、互助大隊體能訓練館建設等項目;三是2011年投入經費1576.2萬元,分別完成了特勤站、循化站建設,樂都、民和大隊綜合樓改造,樂都、互助、民和大隊燃氣鍋爐房改建,互助、平安、民和大隊浴室改造和互助室內曬衣場建設。同時,完成了支隊指揮中心征地、前期設計及化隆公寓房購置前的談判等工作
特別是針對困擾支隊干部“住房難”的問題,支隊黨委“一班人”齊心協力、積極爭取,把解決干部住房作為一項“暖心”工程來抓,真切體現了“從優待警”的建警理念。2009年為支隊全體干部在西寧海湖新區爭取到56套團購房,解決了大部分干部住房問題,被干部親切稱為“安居”工程。
二、業務經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三年來,支隊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使得海東消防部隊和各級政府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密切,各級地方政府對消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得到進一步提高。支隊共爭取地方政府消防事業經費1208.6萬元。其中,消防業務經費由2009年的294萬元、2010年的395萬元遞增到2011年的519.6萬元,大大提高了消防業務經費保障能力。
三、裝備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三年來,在省消防總隊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支隊積極落實《海東地區公安消防部隊裝備發展三年規劃》,在支隊黨委“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下,共爭取、購置執勤消防車4輛、宿營車1輛、裝備器材100余個品種6585件/套,并且計劃在年底前更新執勤消防車9輛,從根本上解決基層一線裝備長期不達標的實際困難。目前,支隊一線消防指戰員的個人防護、特種防護裝備已達到最低配備標準,搶險救援裝備也基本達到配備標準。
四、立足實際,做好戰勤保障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全區重特大災害滅火救援準備工作,根據總隊《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隊跨區域地震救援預案》要求,制定海東地區重特大災害救援現場戰勤保障預案。并按總隊規定標準,在前期考察、調研的基礎上購置了17個品種40套的“72小時自我保障物資”,為官兵在實施重特大災害跨區域救援中各項任務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保證。各縣也借應急救援大隊掛牌成立的有利時機,不斷強化應急救援和自我保障訓練。同時,全力做好“4.9”青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紡織品大樓火災的后勤保障工作。且在樂都縣建筑工地開展為期一周的高層建筑跨區域滅火拉動演練和總隊組織的大通跨區拉動演練中,支隊戰勤保障工作開展有序,確保了參演任務的順利實施。通過實戰,進一步檢驗了支隊戰勤保障能力。
海東消防部隊后勤建設跨越式發展是總隊黨委以及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關心、幫助、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區消防部隊官兵與時俱進、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奮發圖強的成功實踐。支隊 “一班人”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親歷親為的工作精神,必將激勵和鞭策著海東消防部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