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載著一家人去華強北看醫生,從寶安中心區出發到華強北,足足走了一個半小時,從8點走到了9點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深南大道的堵車洪流中,出門時打開106.2聽路況,北環和濱海都有多路段堵車,想了想保險點走深南,結果也沒好多少,南新路口,沙河西等路口堵的一塌糊涂,堵在車流中無可奈何。
我是非常反對高峰出行的,所以每天上班我都會很早出發,只要早走10分鐘,你實際上將節省不只半小時,生命的時間寬度頓時比他人寬了很多,一步早,步步領先,思路上和行動上都要比別人早一步。
堵車是一個極大浪費社會時間的事情,如果看到如此多的車,就可以看到所謂的解決高峰期間的堵車問題猶如我們的春運,是無解的,所以必須從每個人的自身做起,進行優化和調整,如果你的個人效率想高于整個社會的平均效率,你就要差異化出行,或者錯峰出行,要不然趕早,要不然趕晚,總而言之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堵車上,沒有絲毫價值,還會導致心焦氣躁影響個人情緒。
政府也應該站在一定的角度來進行社會效率優化調整,最好的是調整公務員上班時間提前,或者周六錯峰上班,即便民又優化效率,龐大的公務員群體可以為城市交運行效率優化多做點貢獻,這個貢獻還可以放大到所有層面,政府的錯峰是社會效率優化的源泉。現在的公務員作息時間實在是太舒服了。
還有就是一些老人早上沒事就不要跟著擠公交了,平時的時間相對較多,大早上擠公共交通工具,上班一族讓也不是,不讓也不是。
差異化比較好也是效率最高的是學校,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學生為堵車做貢獻,因為學生7點半或者八點就已經上課了,這批人正是社會成長最快的一批人,因為他們專注,注重效率,和社會的大眾完全差異化開,接受能力又強。
如果通過引導錯峰,社會效率必定會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