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演習開始了,3支重型隊,5支輕型隊,一支水域救援隊。23日,全市消防地震救援隊的三成力量、345名消防員匯聚昌平區沙河鎮南一村。
下午2時,一陣建筑物坍塌聲伴隨著“地震啦”的驚叫聲響起,“6級地震”席卷昌平。各消防部隊警鈴大作。
不到半個小時,9支部隊分別集結完畢,帶著各自的救援裝備,全速向“震中”南一村駛來。
距村2公里外,道路阻斷,消防車剎車,身穿橘紅色戰斗服的消防員紛紛跳下車,有的扛起救援擔架,有的推著生命探測儀,還有的抬著帳篷,徒步向村里進發。
烈日炙烤大地。不消多時,身體素質出眾的消防員也個個汗流浹背,但并沒有影響救援進程。
指揮部和分指揮部帳篷也相繼架好,屏幕上傳來參與演練的無人駕駛飛機傳來的偵測圖像。消防總隊戰訓處王桂清處長根據視頻資料向消防員們介紹道:“南一村面積約5平方公里,有學校、居民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如今村內多處建筑物倒塌,多人被困,且道路阻斷。各部隊分片搜救。”
朝陽隊接到了搜救一3層居民樓的任務。樓房如刀切一般,近三分之二樓體倒塌,挺立的樓體也搖搖欲墜。
搜救犬首先沖進廢墟,靈巧地在碎石斷木上跳躍著,時而低頭猛嗅,忽然奔著一個方向奔跑,在樓房角落處,搜救犬沖著一片瓦礫狂吠,訓導員發現一名男子被壓在石縫里,“失去知覺”。
為避免二次傷害,幾名消防員合圍成半圓,用手搬開磚瓦,打開一條通道,一名消防員探身抓緊“被困人員”雙手,把他拉了出來。在他們“頭頂”上,還有消防員在建筑物二層,用雷達生命探測儀尋找生命體征,手持PDA很快有了反應,有一人被困在房子里。搜救人員在白墻上用紅漆噴出個“V”字,告訴破拆救援組這里有“被困人員”。
正當破拆組準備到2樓救援時,余震來襲,警笛大作,所有搜救人員立即撤出警戒線外,并報數,確保沒有人滯留在建筑內。“這是救援規定,一旦有余震,救援人員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
余震過后,破拆組的消防員用鑿巖機在墻體上打眼,確保空氣流通,隨后把礦泉水從墻孔內塞進去。確認被困人員安全后,消防員鑿開墻體,進入房子,把被困者固定在擔架上抬出……
“報告指揮部,學校周圍磚塊太多,消防員正在清理道路,但影響救援進展。”正當各區域救援工作都傳來捷報時,豐臺部隊遇到了困難。
此時,一支“汽車人”部隊趕到現場,它們有鉤機車、翻斗車、鏟車……這是北京市工商聯交通運輸業商會組成的民間應急救援大隊,專門利用特種車輛迎戰廢墟。
很快,“汽車人”打通了一條救援之路。
消防員也不含糊,扯開拉梯,在顫晃中,飛身上到學校3樓,發現2名被困者。由于被困者受傷嚴重,不能順著拉梯自行爬下來,消防員決定采用大繩斜下法救人。
消防員先把安全繩索甩到堅固的橫梁上固定,然后設置滑輪,再把安全繩拋到地面;地面的消防員默契地拾起安全繩,用掛鉤把軀體固定氣囊系在安全繩上,然后把繩索拴在屹立不倒的電線桿上。
樓上的消防員拽動繩索,把氣囊拉了上去,把傷者安置固定好,然后沖樓下大喊一聲“好”,地面消防員攥緊繩索,控制繩索滑動速度,緩緩把氣囊迎到地面……
下午4時17分,水域救援隊傳來好消息,他們成功從沙河里救出最后一名“被困者”。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