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法是作用于滅火救援現場上諸多要素的的集中體現,它包括組織指揮、基本戰術、戰斗保障和安全管理等主要內容。在滅火救援戰斗行動中,應整合這些要素,形成作用于滅火救援現場的合力,把握戰斗行動的勝算戰機,減少災害損失。
關鍵詞
滅火救援戰法探討
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流、物流的不斷增多,發生火災和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也是觸目驚心的。那么,對于消防部隊來講如何提高隊伍的戰斗力,盡可能的降低災害損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相對于滅火救援的實際來看,滅火救援行動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體現戰法的問題上。加強戰法研究,已是一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
1戰法之內涵
戰法,簡單的說就是指導滅火救援戰斗行動的方法,是滅火救援現場上的組織指揮、戰術運用、戰斗保障與現場安全管理等諸多要素的集中體現。因此,在戰法研究的過程中,不能只單單停留在技戰術的方法上,而應該涵蓋作用于滅火救援現場的方方面面。
2戰法之組織指揮
滅火救援現場的組織指揮,是體現部隊作戰能力的關鍵要素,對其他方面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場滅火救援戰斗的成敗,兵力和裝備的優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取決于現場指揮員或指揮機構組織指揮能力的高低。指揮的過程就是在滅火救援行動中,利用作用于現場的綜合要素,把握主動權,趨利避害,順利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過程。
2.1指揮的基本活動
指揮活動是貫穿于整個滅火救援行動全過程的一種綜合行為,它包括把握現場、判斷情況、定下決心、下達命令、組織實施、行動結果等基本活動,是各個階段、無間斷持續進行的一種周期性活動(見圖1)。其任務是全力搜集和掌握現場的情況信息,做出科學地分析和判斷,定下作戰行動的意圖和決心,下達戰斗命令,明確戰斗任務,并根據現場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和修正決心意圖,從而盡可能地保證主觀的指揮活動與現場的客觀實際相符合。
圖1指揮活動流程圖
2.1.1把握現場
消防部隊到場后,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很好的把握現場,通過觀察、詢問、偵察等各種手段,盡可能多的搜集和掌握現場的情況信息,哪怕是再細微、
再瑣碎也決不放過。只有通過初步的偵察,才能了解現場的基本情況;通過隨時的偵察,才能很好的把握戰機;通過深入的偵察,才能定下客觀合理的決心。一般情況下,現場搜集的情況信息主要內容有火災及災害的性質、人員安全情況(被困人員、消防隊員)、作業危險、蔓延擴大危險以及參戰部隊作戰實力等;隨著滅火救援行動的進行,要時刻關注由于情況突變而出現的新情況、新信息,必要時指揮部可以同各戰斗段指揮員、甚至戰斗小組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以便盡可能多的掌握現場情況,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把握現場應具有全面性和全程性。
2.1.2判斷情況
滅火救援現場經常存在著未知變數,并且包含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指揮員必須從來自現場各種直接和間接的信息情報中,逐一進行分析和判斷,弄清虛實,整理出真實的內容,必要時可以親自到場去確認,從中找出主要方面,重點抓住主要方面進行決策,可根據對象物、火焰及煙霧的特征、人員危險程度、作業危險程度、蔓延危險程度以及二次危害發生的危險等進行判斷;同時要兼顧次要方面,盡可能使判斷結論與客觀實際相符。判斷情況應遵循的原則是:避免直覺型、經驗型判斷,盡可能對真實情況進行冷靜地分析;不要以偏概全,要通盤考慮全局;要兼顧自身隊伍狀況及氣象、天候、周圍環境等情況。根據滅火戰斗行動的進程,情況判斷也應適時變化,有時可能會出現2次、3次甚至更多次的判斷。因此,判斷情況應具有實時性和客觀性。
2.1.3定下決心
決心是組織實施的決斷意愿。在滅火救援現場,只有最高指揮員以情況判斷為依據,充分考慮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將災害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為目標,自負全責的決定部隊的行動方針。下決心時,不能被局部情況所左右,應充分對災害的狀況、發展的預測、隊伍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符合現場實際的結論,因為它具有權威性。現場最高指揮員不能以情況不明為由遲遲不下決心,那樣會貽誤戰機,又會影響部隊士氣,定下決心過程中,切忌優柔寡斷;在應當下決心而又不了解情況時,應當根據判斷出的情況或分析預測,以提出2套或3套方案,考慮做最壞的準備作為下決心的前提。定下決心宜早不宜遲,但絕對不能出現"靈機一動"、"一拍腦門"式的決心意圖。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反復思索或討論后迅速作出決斷。行動方針一旦確定,一般情況下是不能輕易改變的,應有堅強的意志,除非發生新的重大的變故,決心的前提因素發生了決定性變化或無法達到預定目標。定下決心應具有果斷性和權威性。
2.1.4下達命令
命令是指揮員定下決心后,讓其所指揮的部隊或人員執行的意志的發布。受命者有執行命令的義務和責任,下達命令者對其命令的內容和后果負全責。下達命令必須慎重,若一旦下達就必須以頑強的意志去執行。命令的內容一般應包括現場簡要情況、行動方針、指揮部意圖、受命者的任務、協同關系等。下達命令的原則是:不要對行動部署的過細,要給受命者留下靈活應變的余地;要考慮到受命者的能力;要明確受命者的任務,以便于操作;要逐級下達,緊急情況也可越級下達;要確認命令的執行情況。命令的下達應具有明確性和簡捷性。
2.1.5組織實施和結果
受命者在受領命令、執行任務時,應堅決貫徹指揮部的作戰意圖和決心,以完成任務為底限。但在出現突變情況時,可向指揮部報告后,進行調整;若情況緊急來不及報告時,可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應變,事后再向指揮部報告。受命者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絕對不能脫離指揮部或指揮員的控制,要隨時將任務的進展情況和現場的變化情況報告給指揮部或指揮員,以便指揮部更好的掌握現場情況,更好的把握現場。指揮過程中要做到"八忌",即:忌情況不明,缺乏客觀性;忌一孔之見,缺乏全面性;忌慮無重點,缺乏針對性;忌帥無主見,缺乏權威性;忌意氣用事,缺乏理智性;忌本本教條,缺乏創新性;忌惟命是從,缺乏靈活性;忌舉棋不定,缺乏果斷性。
2.2指揮的層次和機構
指揮層次通常取決于消防部隊的編制設置,一般分為基層、中層和高層三個層次,對于不同等級的災害現場,其態勢和投入力量的不同,對不同層次的指揮員的要求也不同。基層指揮員(大隊、中隊指揮員)著眼于前期控制和獨立作戰,把握主要方面,打好初戰,是贏得滅火戰斗勝利的重要環節;中層指揮(總、支隊司令部門)要著眼于協同作戰,控制局面,打好多個中隊參戰的協同作戰,要指揮有方、措施得力、盡可能控制火場局勢,這是贏得滅火戰斗的關鍵環節;高層指揮(總隊、支隊首長)要著眼于統攬全局、力挽狂瀾,要在最不利的條件下通盤考慮全局,把握重點、兼顧一般,力保現場態勢不失控、不惡化,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這是贏得滅火戰斗的決定性環節。
指揮機構是按滅火救援現場的任務需要來設置的,一般是總(支)隊指揮員到場后組織成立現場指揮部,指揮部的構成一般由各級指揮員及其他輔助人員,按照一定的編制和分工組成。一般由總指揮、滅火救援指揮組、現場保障組、現場智囊團、現場影(音)像組、現場新聞發言人等組成,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各自的任務和權限履行職責,對上要向現場總指揮負責(見圖2)。滅火救援現場總指揮一般由總(支)首長擔任,行使滅火救援行動的最高指揮權;
圖2滅火救援指揮機構框圖
滅火救援指揮組一般由總(支)司令部門、大(中)指揮員組成,負責指揮部作戰意圖的貫徹和實施;現場保障組一般由政工、后勤、通信等部門的人員組成,負責現場的各項保障工作;影(音)像資料組一般由宣傳部門承擔,負責現場音像資料的采集、整理和編輯工作;現場專家智囊團可根據現場需要,由醫療、氣象、防化或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等組成,為指揮決策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新聞發言人一般由指揮部指定的專人行使對外新聞發布的權利,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隨意發布任何消息。
2.3預案的制作與演練
"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針對責任區及重點單位,以"六熟悉"為內容,對環境布局,生產使用性質、道路水源、火災特點及對策等進行滅火調研,通過熟悉做到"知彼";然后在此基礎上制作滅火救援預案。預案的制作過程本身就是指揮活動的一種綜合思維的過程,對組織指揮、戰術運用、力量使用等要素進行通盤考慮后,形成一種戰法模式落實在預案上。再針對預案開展訓練或實地演練,這樣既有利于指揮員對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又有利于通過力量的編程掌握所屬部隊的戰斗實力,從而達到“知己”。若一旦發生火災,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打有準備之仗。
3戰法之戰術原則
滅火救援戰術是實施滅火救援戰斗行動的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滅火救援行動的成敗,是戰法研究中的重要要素。消防部隊在滅火救援行動中始終要貫徹"救人第一,準確、迅速、集中兵力內攻近的指導思想,在戰斗行動中要堅持"防御控制、進攻殲滅、撤退保全"這三個戰術原則,從而更好地實施滅火救援。
3.1"防御控制"原則
現代條件下的火災,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生產、使用性質的多樣性,造成火災發展、蔓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加之發現晚、報警遲,消防中隊到達火場后,火勢往往處于猛烈燃燒階段。消防中隊到場后,滅火力量相對于火場態勢來說,往往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多面出擊,要集中使用力量于主要方面或某一重要環節,加強防御和控制,這樣極有可能形成局部的優勢,乃至對整個火場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為增援力量的到來贏得時間。從國內較大的滅火救援戰例來看,只要火災形成一定的規模,幾十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都很難結束戰斗,有時往往是異常艱苦持久戰、攻堅戰。如石油、化工裝置火災需要長時間冷卻,易燃液體、可燃氣體或毒氣的擴散需要實時監測或稀釋等,這時"防御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要恰當利用戰術方法加以防御和控制,爭取滅火救援戰斗的主動權。
3.2"進攻殲滅"原則
在"防御控制"取得成效,或參戰力量相對于火勢發展規模處于對等或優勢時,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以后,指揮部要正確把握災害現場態勢,要善于抓住戰機,找準進攻點,科學合理的使用精干力量,及時下達全面進攻的命令,運用得當的戰術方法,對火勢攻而殲之。至于冷卻保護、堵截、夾攻、合擊、突破、圍攻等具體的戰術方法,在打進攻殲滅戰的戰斗行動中可根據現場情況和火災特點靈活運用。
3.3"撤退保全”原則
在滅火救援實戰中,經常遇到建(構)筑物坍塌、石油化工火災、易燃液體可燃氣體泄漏等高危現場,此時的滅火救援戰斗往往是短時間很難決勝的,有時候很可能是"拉鋸戰"。因為此類現場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造成戰斗減員,這樣對滅火戰斗行動非常不利,也很可能會因此而影響隊伍的士氣。因此,在滅火戰斗行動中,對有爆炸危險的儲罐、管道、反應釜實施長時間冷卻,若冷卻、保護仍不能消除爆炸危險或建筑結構呈現異響、開裂、膨脹等征兆有坍塌危險時,就要善于把握先兆,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應果斷下達撤退命令,將參戰人員、裝備撤到安全區域。在情況危急時,可做丟棄裝備、應急撤離的決定。面對險情撤退時,要果斷、沉著、有序地進行,避免出現混亂現象。撤退的同時可部署車輛遠距離占領水源,人員做好再一次戰斗的準備。撤退不是潰敗,而是為了有效的保存戰斗實力,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以便于發起再一次的進攻。
4戰法之戰斗保障
面對較大的滅火救援現場,在前方展開戰斗行動的同時,后方的保障工作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現代條件下的滅火救援戰斗,打的不光是勇氣和決心,在一定程度上是裝備決定技術,技術決定戰術。因此,現場后方保障工作的好壞,某種程度直接影響部隊的戰斗力。
4.1后勤保障4.1.1供滅火劑保障
水(泡沫)等滅火劑是消防部隊克火制勝的彈藥。現場需求量很大,應迅速就近尋找水源,組織供水干線向前方供水,若供水干線難以形成或水源短缺,就應該調用大功率供水消防車供水,或征用地方車輛(如環衛灑水車)協同運水等等,要全力保證前方不間斷的用水量;若需要泡沫滅火,在保證供水的同時,還應調用大功率泡沫車或泡沫供液車,保證一次或多次進攻的泡沫使用量。
4.1.2器材裝備保障
大型火場器材裝備的消耗使用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呼吸器及氣瓶、個人防護裝備、破拆、救助、照明、排煙等特種器材,應保證一次到位。若有消耗或損壞時應現場及時補充、維修或更換,條件許可時要調用搶險救援車、器材保障車,或由車管、裝備、修理廠等部門組織設立現場車輛裝備搶修、維修工作站,對現場出現故障或損壞的車輛、器材、裝備進行搶修,以滿足現場器材、裝備的需要。
4.1.3給養保障
那些作戰時間長的滅火救援現場,往往需要十幾個小時甚至數天時間,參戰官兵的體力消耗很大,為保證滅火戰斗的順利進行,應考慮解決參戰人員的飲食供應,并確保優先一線戰斗員的供給,條件許可時,可做現場"換防"以保證隊員的休息,恢復體力;跨區域協同作戰時,應做好力量集結、引導、通信、食宿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必要時可緊急征用現場附近的企事業單位、工廠、學校等單位,或因地制宜的設法解決好參戰力量的餐飲、住宿和休整事宜。
4.1.4醫療救護保障
在滅火戰斗行動中,應盡量保證參戰隊員不受傷害,但意外受傷也經常出現,這就需要考慮本部醫務人員或城市急救中心的力量進行現場救護。對于大型火場,應建立醫療急救站,以便及時救治傷員,必要時應將危重傷員及時送往附近醫院。
4.2通信保障
滅火救援現場的通信保障是戰斗行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任務是保持現場上的通信聯絡暢通,以便及時有效的進行溝通和信息的傳遞,要保證迅速和不間斷的通信聯絡。無線通信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組網,實行"三級指揮網";若現場需要也可設置越級通信指揮網。使用過程中,盡可能避免網絡交叉和私自使用其他信道,以免出現通信混亂的現象。在實施地下滅火救援時,地下與地面的無線通信聯絡有可能出現不暢通,甚至會出現無法聯系的問題,因此,必要時可由通信保障組現場敷設有線通信設施,并安排專人巡線看護,以保證信息傳遞的暢通。另外,由于現場通信器材使用消耗量大,可根據需要設立現場通信器材設施搶修、維修小組,對出現故障或損壞的器材設備進行搶修、維修,以保證現場通信器材的靈敏好用。
現場的保障工作應在火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統一指揮,統籌安排,周密組織,密切協同,提高保障工作的效能,對現場出現的各種需要實施快速保障。
5戰法之現場安全管理
滅火救援現場的危險因素千變萬化,很難把握,而且存在著發生事故的不可抗拒因素,這就需要做好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減少和避免隊員的傷亡。這是完成任務所必須采取的積極對策。
5.1指揮部的安全責任
現場指揮部要隨時把握火災現場的態勢,隨時掌握滅火戰斗的進展情況,結合火災對象的特點,在來自火場的眾多信息中,有關作業危險和火情突變的內容,即使再細微也要做出反應,從中預測潛在的危險,采取相應的對策并通報給隊員。指揮員在下達戰斗命令時有責任將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做好現場安全防護等內容一并明確給隊員;在滅火戰斗進程中,指揮部或指揮員有責任隨時掌握任務的進展情況,掌握隊員所處的位置,以保證戰斗行動的安全。
5.2隊員的行動安全
火災現場上的烈焰、濃煙、高溫等都會大大妨礙滅火行動的進行,而且經常會面臨難以預料突發情況,如爆燃、爆轟、有毒煙氣、建筑倒塌等危險情況。要求隊員增強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絕對不能脫離指揮員的控制,不能擅自行動,在接近或進入火場時必須著避火服、隔熱服、佩帶呼吸器、水槍掩護,避免隊員單獨行動。隊員在滅火戰斗中,要隨時向指揮員報告戰斗行動的進展程度和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心理調節。因為火災現場的濃煙和高熱都具有恐怖性,難免會產生緊張、興奮和焦躁感,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會下降,危險性相對的就會提高。因此,要求現場的指揮員乃至每名隊員都必須頭腦清醒、保持冷靜,善于現場調節心理承受能力,減少行動的盲目性和盲從性,冷靜判斷、沉著應對,這樣才能高效安全的完成任務。
杜絕疲勞作戰。滅火戰斗行動是高強度的精神活動和體力活動,如果超出極限,極有可能引發各種事故。在濃煙、高溫環境或高空作業,不僅非常困難,而且作業的危險性也非常大,容易引起極度疲勞。指揮員應根據隊員執行的任務,把握其體力消耗情況,如果條件允許可適時調換隊員,進行休整,從而使部隊能夠保持充沛的體力,確保任務的完成。
5.3車輛裝備的作業安全
在車輛作業安全方面,應特別注意大功率特種車輛的行動安全。如云梯車升梯時的空中障礙、地面的承重情況、狹窄通道的通行障礙等都應密切注意;駕駛員對車輛的性能及發動機、泵浦的運轉情況要清楚,應避免帶病車上現場和在現場作業。裝備操作安全,重點應放在特種器材裝備和科技含量較高的裝備,要求要專崗、專人、專用,要懂性能、會操作、會應用,避免違反操作規程和不當使用的現象發生,這樣既能保證作業的安全,又能降低裝備的損壞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