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顯然沒有開個好頭,2015年1月2日下午1點17分,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與南勛街合圍地段一日用品倉儲庫房起火,該事故目前共造成兩名消防員當場死亡,一名搶救無效死亡,另有14人受傷,兩人仍失聯。縱觀我國近年來發生的火災事故,出現消防員死傷的“二次災難”現象并不在少數。在百度中搜索“消防員犧牲”字樣,會至少出現226個條目。雖然撲火救災是消防員的神圣職責,但生命豈可隨便犧牲,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怎么保障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答案是有的,消防機器人的出現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參考。




雖然從目前來看,消防機器人技術還不夠成熟,還無法做到完全替代消防員的地步,但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消防員的工作,在一些環境惡劣,撲救困難的火災現場,用消防機器人投入救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很多地方的消防部們和研發公司正在進行諸如此類的嘗試:2014年4月21日,山東首臺遙控履帶式消防滅火機器人在泰安下線,該機器人毫不費力地爬上坡度大約30度的樓梯執行任務,水炮噴射出的水呈圓柱形或霧狀形,高度超過了60米,行走速度大約每小時3公里。機器人的控制方式采取人工智能遙控。它能夠在各種路況條件下進行行走、轉動、移動,斜坡、樓梯都能爬的上、下的來,安裝有攝像頭,在線監測火場的實況畫面。這款滅火機器人安裝的智能水炮具有仰俯功能和直流噴霧轉換功能,能夠根據火場的實際火情需求調節水流的噴射形式和噴射角度,滿足不同火場的救火需求,適用于石油化工、大型倉庫、山林滅火和化學污染洗消行業。面對高溫、爆燃、坍塌等危害時,能替代消防車輛實施靠近作戰,目前該產品已通過國家消防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技術鑒定。

滅火機器人的加入,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消防戰士的作業強度,可以在未知環境下替代人力偵檢火點、搜索被困人員、率先進入火場控制火勢,這無疑增強了隊伍戰斗力,讓消防攻堅力量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隨著消防部隊裝備的不斷革新,滅火救援戰斗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防機器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大量裝備在消防部門,代替消防人員去火場“沖鋒陷陣”,而且通過機器人和消防員的協作,可以把救援力量發揮到最大程度,減輕消防戰士的救援負擔,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