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外墻保溫材料與技術的誕生,建筑節能工作似乎看到一線曙光。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保溫材料質量參差不齊,由此多發的火災,又為整個行業乃至建筑節能市場帶來些許隱憂。在強調建筑節能的同時,如何兼顧建筑防火安全保障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記者了解到,新型建材行業內保溫材料的生產和使用環節亂象叢生,民用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宜為A級(不燃),且不應低于B2級(可燃)的國家規定形同虛設,涉及外墻保溫裝飾材料的高層建筑惡性火災事故屢屢發生。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建筑外保溫材料擠塑板的違規濫用現狀,在建筑外保溫材料領域引發了一場行業“地震”,使包括聚苯板、擠塑板、聚氨酯等化工保溫材料在內的墻體保溫材料業,再次面臨安全大考。建筑保溫材料行業也身陷困局。
事實上,近年來多起火災的發生均與外墻保溫材料有關,一些承建著防火建筑的建筑商在蒙受巨大損失后,已開始在合同中將風險進行轉移,要求保溫材料生產廠家提供10年-25年不等的保質期;一些生產易燃保溫材料的廠家已經感受到了材料升級的緊迫性,開始謀求轉型生產新型保溫材料的嘗試。
江蘇僑興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鳳英向記者介紹,建筑領域目前采用的有機保溫材料主要有聚苯板、擠塑板和聚氨酯三種。
“但是,這些材料大多屬于易燃可燃材料,具有很高的火災危險性,不僅非常容易被引燃,燃燒后產生大量有毒氣體,而且燃燒速度極快,一旦在建筑物外圍被引燃發展蔓延異常迅速,很快就會形成大面積立體火災,火災撲救的難度非常大,這給國家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曹鳳英說。
對于不合格產品帶來的火災隱患,曹鳳英表示那是一定會有的,“它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僅體現在火災方面,就說國家提倡用的這個節能減排的新型保溫材料,就算是合格的產品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現在的房屋產權是70年,實際上不到30年、20年,墻體表面就會出現脫落,因為保溫材料之類的本身使用壽命根本達不到那么久,所以更不要說使用了不合格的產品了。”
為了打破保溫材料行業的困局,從源頭上消除建筑外保溫系統的火災隱患,遏制此類火災事故高發的勢頭,公安部消防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加強對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并將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納入審核和驗收內容。
《通知》要求:各地消防部門在進行民用建筑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時,從嚴執行《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第二條規定,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一律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建筑外墻節能材料的升級迫在眉睫,市場對防火阻燃保溫隔熱材料和技術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迫使市場和企業,不得不尋找技術上的升級,謀求新的出路。
“外墻外保溫的防火不能顧此失彼,既不能只講究防火而放松對保溫效果的要求,也不能只要求保溫效果而忽視防火性能,更不能因為害怕火災的產生而不要節能。外墻保溫的防火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能單單靠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來防止火災的發生。應當將建筑科學、材料科學、消防科學和環保科學四大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多位專家紛紛對記者表示,“這也許是保溫材料最科學的出路”。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作者:張世祥 消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