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產品是一類特殊的安全產品,它是人們預防和撲救火災的主要武器,包括用途為預防、撲救火災,或在火災現場救生用的硬件、軟件和流程性產品,而對消防產品的監督管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賦予公安消防機構的職權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消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舊有的管理方法已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建立完善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制度是我們面臨的任務和新挑戰。
消防產品質量的好壞關系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新《消防法》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消防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必須符合行業標準。禁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產品以及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依法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消防產品,由具有法定資質的認證機構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強制性要求認證合格后,方可生產、銷售、使用。然而近年來一些不法生產廠家和商家,單純追逐經濟利益,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危拋諸腦后,肆意造假售假。有關部門在對市場抽檢中發現滅火器、防火門、灑水噴頭、報警器、防火涂料、滅火藥劑等產品的不合格比例很高。而這些產品都直接關系到人身財產安全。30%的火災隱患是由假冒偽劣的消防產品造成,這是一個足以讓人警醒的數字!
現階段對消防產品實施監督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消防產品檢驗報告與產品實際質量不相一致的矛盾。經常從事消防監督檢查、驗收、消防安全檢查的人員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到一些單位進行檢查,水槍掉到地上就摔裂了,測試樓內消防用水壓力,剛加到不到6個壓,水帶就爆裂了,消火栓接口處漏水嚴重。大家都知道消防產品檢驗合格證有國家質量認證委員會出具的生產許可證、質量認證證書及國家四個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消防產品的證書資料只能是進入市場的前提,并不是產品質量的有效保證。
消防產品監督的方法和力度不強。消防產品監督工作,在方法和力度上還有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我們一般只在消防監督檢查和建筑工程竣工的消防驗收時進行消防產品的監督工作。在消防監督檢查中,一般只是檢查被查單位是否按規定配備消防設施設備,外觀是否完好;在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時,也是以產品的證書等資料作為重要依據。這些方法往往造成產品質量合格與否取決于產品的外觀和表面標識及證書,而產品質量的實際情況反而容易被忽略。其次,對消防產品宣傳意識不夠。我們對于消防的宣傳通常是在防火和滅火上,而對產品的宣傳僅限于廠家自己的廣告。
對消防產品實施監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
要加強市場檢查,凈化消防產品經營環境。把加強消防產品的日常檢查作為防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對轄區消防產品銷售部門進行產品質量抽查,檢查采取資料審查、隨機抽測、現場實驗相結合的形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消防產品經營銷售的渠道,并把日常檢查與專項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對消防產品管理的高壓態勢,有效阻止不合格消防產品流入市場。同時檢查滅火器維修企業的維修情況,嚴格執行《滅火器維修與報廢規程》,對未經維修條件檢查或檢查不合格、未取得滅火器維修型式檢驗報告的維修企業,一律不得開展滅火器維修業務,對擅自開展滅火器維修業務的,要嚴格依法查處。
要抓生產銷售企業,從源頭上把住質量關,防止假冒偽劣消防產品流入市場。一方面要抓正規生產、銷售、維修企業,另一方面要打擊地下制假窩點。質監、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門要加強對經公安部認可的消防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對于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不合格消防產品的,依法從重處罰。凡是產品質量達不到技術標準的企業,一經發現要加大處罰力度,不僅僅是罰款沒收不合格產品的問題,而且要停產整頓,對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的生產企業要報請公安部消防產品評定中心予以停證處理。因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并在火災中造成嚴重后果的要由有關部門追究企業法人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要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消防產品質量。規范生產企業的經營行為,打擊假冒偽劣消防產品,逐步建立長效機制,從而不斷提高消防產品質量。一是各企業應配合消防產品合格評定中心完成對消防產品生產企業的發證和證后監督工作,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二是通過集中培訓和鼓勵企業自覺學習等方式,推行“ISO9000標準”和“型式認可工廠條件要求”的內部管理模式,使企業內部體系管理逐步規范、科學、有效,促進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質量的提高。三是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實現企業的科學發展。
總而言之,建立完善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制度,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建立完善消防產品監督管理制度,提高消防產品質量,將會對消防產品市場產生極大的積極影響并取得良好成效,才能讓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保證。(來源:弱電之家 消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