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常被拖欠,是建筑工程行業一直以來的頑疾,相關案例新聞比比皆是。
情節較輕的,就如鄭州華盛路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案例,因為一個章,約3億工程款被拖欠4年多,企業來回周轉,耗時傷神。
情節較重的,就如周至縣二曲街辦棉花營村54歲村民鄭喜云的案例,3年被欠百萬工程款,最終抵不過農民工的討要,服毒自盡了!
很多時候,做生意都必須要遵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過去由于傳統行業缺乏監管,或許在所難免,但進入到21世紀,各項保障措施也已陸續面世,幫助行業自我凈化。近日,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發布,將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行業頑疾很快就會被徹底清除了!
支付工程款不得超過60天,逾期付利息!
在新條例中,為了保障中小企業被拖欠的款項及時支付,有幾條規定值得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是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
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應當支付逾期利息。約定利率不得低于合同訂立時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未作約定的,按照每日利率萬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
其次要求施工單位對政府投資項目墊資的,將對機關、事業單位追究責任。
不得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變更,履行內部付款流程,或者在合同未作約定的情況下以等待竣工驗收批復、決算審計等為由,拒絕或者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不得強制要求以審計機關的審計結果作為結算依據(合同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不得將保證金限定為現金。
最后需記住中小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訂立合同時,應當主動告知其屬于中小企業。有關行業、協會、商會應當禁止本行業大型企業利用優勢地位拒絕或者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條件和違約責任等交易條件,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款項
中小工程企業獲“工資”保障,競爭卻越來越大
中小企業款項得到保障,無疑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對于工程類企業自不必多說,回款及時,就能讓公司有足夠的流動資金,能把錢投入到更多新項目中,產值再提升,賺更多錢。
而對于工程企業下的農民工來說,公司有了錢,就不會拖欠工資,農民工們辛辛苦苦干一年,年末也能拿到錢開開心心回家過年,這是最令大伙開心的。
當然,至于有包工頭私吞或者不良企業有錢不發則觸犯法律了,希望受此迫害的農民工能積極上報,嚴懲這類人。
任何事都有利弊兩面,雖然新規讓回款有了保障,但在行業市場中,這也導致了競爭加劇。
回款得到了保障,中小企業就有了底氣,就會更勇于去拿項目,再加上中小企業人員不會很多,管理簡單,從某種意義上會比大型企業更有效率。
在行業發展期,大型工程企業對于一些項目被搶奪并不在意,反正肉多,隨便吃,但現在由于疫情等各種突發事件,再加上行業已近飽和,對于企業經營成本巨大的工程公司來說,已經無法失去這些項目了。
湖北曾有一家產值過億級的工程企業,便被幾家中小工程企業蠶食客戶,等開始重視反擊就為時已晚,過去合作的客戶大部分都被搶走了,最終企業經營成本高居不行,實在沒辦法,就只能降低規模,從一家中大型企業回歸到小型企業,也沒再發展起來,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說,越是在行業政策利于中小企業的時候,行業頭部企業們更要提升自身競爭力,把握市場,不要被后浪們拍死在沙灘上了。
加強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
建筑行業產值過億的企業如果想再進一步,提升管理是逃不開的。
要知道隨著建筑企業的發展,當面臨1億、5億、10億,通常便會出現所謂的發展瓶頸,大部分這個時期的工程企業管理者都會感嘆有工程但不敢接,或者接不了,管理者們主要擔心的便是經營管理跟不上,接了工程沒做好反而虧錢。
這種狀況放在前幾年,大部分就只能硬抗,不斷嘗試,路走多了,走對了,就能順利度過瓶頸,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如果走錯了,就會耗時耗錢。
那么拋去傳統,在新時代,建筑工程企業如何突破管理瓶頸,快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成長期,是值得去探究的。
以全國排名前十的消防工程公司深華建設為例,它們在成長過程中,便遇到不止一次瓶頸,有些是憑借硬實力成功渡過,有些則憑借新技術來完成突破。
在深華建設步入行業前列時,面對數十億產值下的管理難關,他們便選擇使用目前國內專業垂直的工程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領筑云,從而快速解決企業經營管理難題,作為第一批合作伙伴,在領筑云的幫助下完成了企業平臺化的戰略轉型,成功突破瓶頸。
同時,領筑云也為類似深華的工程公司們提升效率,讓線下繁瑣的經營管理流程線上化,減少了人員成本,也能化身一名專業的風控專家,監控各個經營管理環節,極大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有理由相信在新技術工具的幫助下,傳統建筑企業能夠通過管理來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讓工程更簡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請聯系刪除。感謝原作者整理分享】
免責聲明:本號內容來源于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聲明:凡備注領筑公眾微信號文章,轉發需備注(來源/領筑公眾微信號)
來源:網絡
領筑云www.lingzhuyun.com